DSS诱导肠炎疾病动物模型

在全球范围内,炎症性肠病(IBD)的发病率逐年攀升,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。据估计,全球有超过 1000 万的人正遭受着 IBD 的困扰。而在我国,近年来 IBD 的病例数也迅速增加,预计到2025 年将达到 150 万。这种疾病的地域差异显著,华东地区发病率最高,而西南地区则相对较低。

葡聚糖硫酸钠盐(DSS)常被用于诱导结肠炎模型,低浓度的 DSS 能够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,高浓度的 DSS 能够诱导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症状。DSS 能够破坏结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和基底膜,导致肠道渗透性增加。这一过程导致肠道菌群和抗原渗入,激活免疫系统,诱导炎症反应。DSS 诱导的肠炎模型在 IBD 研究中具有显著的优势,包括与人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的高度相似性、简单易行的造模方法、高成模率和良好的重复性。

目前,嗣新医药已完成 DSS 诱导急性肠炎的模型,并成功进行了药效验证:损伤组中明显可见结肠黏膜局灶溃疡、坏死,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细胞浸润,结肠长度明显缩短,结肠固有层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显著上升。
DSS诱导的急性肠炎模型对照组(左)与损伤组(右)DSS诱导下小鼠结肠长度显著缩短 

DSS诱导下小鼠结肠固有层免疫细胞表达炎症因子显著上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对照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.5%DSS损伤组

 

在DSS造成的急性肠炎模型上,嗣新医药成功开展了部分对阳性药物的药效学研究,给药组的结肠上皮坏死情况好转,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下降,疾病评分及固有层免疫细胞分析结果出现显著好转。

环孢素A/乌帕替尼治疗后结肠炎细胞浸润及上皮坏死减少

上皮细胞坏死(蓝色箭头)及炎症细胞浸润(黑色箭头)

环孢素A/乌帕替尼治疗后炎症评分下降

环孢素A/乌帕替尼治疗后结肠固有层免疫细胞炎症因子释放下降

 

肠道免疫微环境与肠道成纤维细胞之间作用(https://doi.org/10.2147/JIR.S353038)

在正常情况下,肠道中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保持平衡,维持肠道稳态。但在 IBD 中,这种平衡被打破,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。因此,结肠炎的研究靶点通常是各类炎症因子,目前已经上市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 JAK 抑制剂(乌帕替尼)、TNF 拮抗剂(阿达木单抗)等,其他在研细胞因子靶点包括 IL-12/23、IL-6、IL-10、IL-13、IL-4Rα、IL-22、IL-2R、IL-2、IL-36R、IL-7R 等。

炎症性肠病主要在研靶点与药物

作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,IBD 的相关研究涉及多种模型、靶点和原理。DSS 模型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,为新型药物的研发和靶点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与验证手段。
希望嗣新医药的 IBD 模型可以激发更多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兴趣,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未来。

 

关于我们

 
上海嗣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,公司秉承着传承、创新、赋能这一理念,致力于打造药物创新的精准医药服务平台,加速药物研发的进程,提高药物临床转化效率,为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提供最专业、最高效的一站式研发赋能服务。
嗣新医药目前提供细胞分子生物学、动物药效学、药物动力学、细胞学研究和药物转化医学研究等服务内容,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:
肿瘤领域:以动物实验为基础,聚焦肿瘤药物研发。已建立领先的肿瘤转化医学平台-肿瘤P3平台,丰富的肿瘤PDX和PDO库,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C和肿瘤研究的临床资源,丰富的商品化细胞系和系统性肿瘤模型。
非肿瘤领域:以动物模型、疾病生物学和医学理论为基础,聚焦当前医药研发热点,深耕自免、炎症、代谢和神经等疾病动物模型。
临床前与临床分析领域:以模块化平台运营,打造疾病生物学平台、AI数据分析平台、细胞功能研究平台、核酸药物研究平台、蛋白相互作用平台、生物分析平台、化学分析平台和制剂分析平台等。

 
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4-12-30 16:56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公司新闻    DSS诱导肠炎疾病动物模型